王鲁湘院长解读院训与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时间:2012-10-10 浏览次数:1763次
2012年10月10日下午14时,北京凤凰岭书院院长王鲁湘在书院教室为第二届中国书画学精英班学员授课,解读院训与艺术的起源发展。
王鲁湘院长讲到:“书院院训是‘天地国亲师,仁义信理智,十字立心中,堂堂做君子’,看似与中国绘画毫无关系,为何能作为书院的院训,许多学员不理解。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不再是制造与使用工具,而是是否具有宗教信仰。宗教文化是一切艺术文化之母。西方人看到中国大多数没有信仰或信仰不清楚的人却能生活的平平稳稳、井然有序,对此感到很不可思议。如果西方人没有了宗教信仰,社会将不复存在,人们心灵将会失去寄托、崩溃。正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美国哈弗大学的演讲中讲到,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忧虑、恐惧。其实这是西方人误读了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国人是有信仰的,只是宗教形态的生活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我国宪法中就有五种受保护的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详细的介绍了它们起源的时代及发展的过程。一个人的民族定义取决于文化,中国人的定义取决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成型于两周时代。东西方的神论演变为‘天’文化,中国是注重对偶性思维的民族,‘天’文化对立出‘地’文化,人力量强大得以体现的‘君’、‘国’文化,归宿传承的‘家’、‘亲’文化,教书育人的‘师’文化,‘天地国亲师’文化敷衍出的‘仁义信理智’文化,共同规定了人的本质与其存在的意义,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信仰,从而达到了价值存在的终极关怀。通过解读院训是大家建立信仰的框架,明白文化艺术的属性与立场。艺术是人的天赋,是生来具有的,有的人通过系统学习、培训、磨练得以表现出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从西周时代一直延续到当代,其中产生了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
王鲁湘院长详细讲述了石器文化、壁画文化、墓中雕刻文化、士大夫贵族文化、审美文化、书法绘画文化的发展历程。
王鲁湘院长强调说:“我们为什么画画?中国是为了让人知道我多美,西方是让人知道我多能。西方注重的是被画对象的把握,中国是注重画者内美得表达,如著名文人屈原说的‘重内美而修能兮’。”
最后北京凤凰岭书院教务长韩国栋总结到:“听了王老师今天的课,正应了古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作为一个画家,其实道理很简单,能用毛笔在纸上画画,可以画一辈子,这只是横向的发展,只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但若是作为一个文人画家或道的层面的画家,需要一生的努力与体验。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是深有体会,就如一个和尚出家容易,但成佛却需要一生的修行。希望大家把书院的院训与书院的画学歌好好思考一下,将会大有收获。”
(理论研究部 文/图)

王鲁湘为学员们讲授书院的教学宗旨

听得认真仔细

讲授“天地国亲师”

课堂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