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栋讲授临摹与写生的关系
时间:2012-10-14 浏览次数:2029次
2012年10月14日,云淡风轻,秋意初袭。北京凤凰岭书院教务长韩国栋为书院学员上了一堂生动丰富的写生课,讲解了临摹与写生的关系。
首先从中国画写生的历史发源及发展讲起,韩国栋讲到:“上世纪初,伴随着东学西渐,写生作为西方绘画形态传到中国。50年代,中国画教育体系把‘对景写生’作为一门课程,自此确立了写生在中国画教学中的位置。中国画写生并非追求‘形似’而是注重意境,可以充分发挥画者的主观感受与才情。而西方风景画写生是以透视、光影、空间为表现手段的景物再现。其实写生并不是‘舶来品’,也不是西画的专利,中国画写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画家张璪率先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点。师造化即是学习自然,走进生活;五代画家荆浩曾结庐洪谷山,写生得万本;宋代赵昌以擅写生而闻名于;元代黄公望所携皮囊之内备置笔与纸,见到好山好水就随时写生;清代石涛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现代李可染开中国画写生之新风,使中国画写生成为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或创作手段与门径。”
韩国栋强调在当下,每一位画家都应当把写生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深入探索。他通过多年来的写生与创作经验,总结出写生的三大功用:印证传统;笔墨状物;对景创作,并分别作了详细的阐释。写生离不开对传统透彻的认识,古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艺术规律的缘由就在于文化环境的熏染,师承关系的延续,以及个人天资和努力。韩国栋深入阐述了笔墨与物象的关系,强调以物象为载体,充分表现笔墨的重要性,从而揭示了笔墨的艺术规律及其表现本质。
最后,韩国栋通过对古人作品的解析,告诫大家一方面要立足传统,一方面要深入生活,才能获得对中国画法理与要义的认识与把握。
韩国栋精彩的授课赢得了学员们热烈的掌声。
(理论研究部 文/图)

韩国栋讲解李可染写生作品

讲构图

解析古画

分析古人画作

课堂上
下午,韩国栋为第四届中国画研究班的学员们点评临摹作品,强调临摹重在体悟古人之用笔状态及味道,中国画物象承载的是笔墨,无论是临摹、写生还是创作,都不能脱离对笔墨的认识与把握。点评完每位学员的作品后,韩国栋又亲笔示范,让学员们直观地理解如何用笔用墨,以及如何设色等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点评学员临摹作品

示范作画过程

课题示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