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春阳工作室执行导师于北京凤凰岭书院讲授中国化的文化性
时间:2013-05-07 浏览次数:1362次
2013年5月7日下午,北京凤凰岭书院执行导师孙飞先生不顾天气炎热来书院为大家讲述中国画形态的文化内涵。
孙飞先生讲到:“我现在艺术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的是中国画学。大家虽然常说理论家,但可能对这一方面还分得不清楚,理论其实分为美术史(史学)、理论学(基础理论)、批评学。这是我们从国外借鉴过来的学术架构,而中国古典学术史上根本不存在这种情况,中国则是品评家。西方理论家重在个体的理性的逻辑判断与分析,而中国更重视人们共性的直观感受及文化共识性的判断。从古典汉语言文学中看,传统其实是两个词,一个为传,即文化的不断承传、发展、积淀,形成动态的文化概念;另一个为统,即传的对象和目的。所谓传统,我想一个是纵的层面上的,文化不是静止的,是不断承传、变化和发展的。我不赞同某些画家所谓的哪一时期比哪一时期的画好,我认为作为画家应该具有整体观念,脑中思考的是整个中国美术史及各自内在规律,而不是单一的、局部的。道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神秘,简单来说就是人类的文化。”
孙飞先生系统详细地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诠释了中国绘画理论发展的历程,让大家在明知中国文化发展的同时理清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过程。孙飞先生深入浅出、有条理、有系统的授课,使大家获益颇多,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绘画乃至中国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教务长韩国栋总结到:“孙飞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画家。因为他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画家,不局限于仅是绘画,这也是我们书院一直所倡导的教学目标。孙飞先生从中国文化的源头一直梳理到近现代,每一时期的文化演进规律、文化形态与绘画的关系都十分条理明晰,这也是我们书院一直倡导的学风。我个人认为绘画就是认识问题及境界问题,认识从文化而来。所有的各家与各论其实都是大一统的,并不是相互矛盾与对立的,只是依据自己的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本质是讲述的一件事物。这就需要我们把所谓的不同学术主张与观点整合起来,并以此来滋养自己心性,提高自己的认识与境界。”
(王吉成 文/图)
孙飞授课
板书讲解
安静地上课氛围
韩国栋总结




